中国人应该改变思维方式(二)



林思云


 二、把恨当爱篇

 关于中国人是否有爱国心的问题上,总有很多争论。有人说中国人没有爱国心,有 学问的人通过留学往国外跑,没学问的人就干脆偷渡到国外打工,所以说中国人没 有爱国心。也有人说中国人的爱国心特别强烈,前一段时间有一位女演员穿了一件 看上去像旧日本军旗的衣服,竟然遭人泼粪辱骂;近日更有几个日本留学生的下流 滑稽表演,就引发起一场数千大学生上街游行的抗日活动,这就是中国人有强烈爱 国心的证明。

 认真分析一下,以上两种议论都有问题:第一,到国外留学或偷渡国外打工,单纯 是个人对生活方式的追求问题,与该人是否爱国没有必然联系;第二,上街游行抗 议日本的人是出于仇外心理,与是否爱国也没有必然联系。赞同第一点的人估计会 多一些,对于第二点大概就会有人争辩说:仇外不就是爱国吗?外国人欺辱了中国, 仇恨外国就是爱国嘛。

 “仇外”等于“爱国”是中华思维的独特想法。中国人看来,一个人越痛恨外国, 越痛骂外国,就越能说明他是爱国的;相反一个人不骂外国,甚至说外国人的好话, 赞美外国人,就一定是汉奸,一定是准备卖国的,绝对不会爱国。所以在中国,爱 国的分水岭是看你是否仇外,仇外就是爱国,亲外就是卖国。

 可是仇外情绪真的等同于爱国情感吗?为了说明这个问题,我们不妨看一个寓言: 有一个人家,家庭成员对自己的邻居满怀仇恨,今天骂东邻,明天骂西邻,可是他 们对自己家里的一切却毫不关心。肮脏的地板没有人擦,杂乱的被褥没有人叠,对 堵塞下水道中流出的污水视而不见。这家人称赞骂邻居最凶狠的人是最爱家的,而 号召大家向邻居学一学,把家里的地板擦一擦,污水扫一扫的人,却被认为是卖家 贼。这家人的想法是不是有点奇怪呢?

 有趣的是,中国人对爱国的看法,很像寓言中的这家人。在外国感受过干净整洁的 公共环境的赏心悦目之后,都会深刻体会到中国公共场所的“脏”和“乱”。国家并 不是书本上的抽象观念,国家是我们身边的具体存在,我们周围的街道、广场、公 园、草木、以及公共电话等公共设施,就是国家的一个部分。在外国人看来,爱国 首先就是爱惜爱护自己周围的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,保护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就是 保护国家。出于爱国,他们不会做方便自己而损害国家的事,不会在街道上随地吐 痰,不会在公园里乱扔垃圾,更不会做践踏草木、弄坏公共电话等破坏国家的事。

 中国公共场所不堪入目的“脏乱差”,并不是外国侵略的后遗症,而是中国的国民自 己糟蹋成这个样子。最近“非典”在中国流行,就与中国公共环境的脏乱差有关, 特别是中国人随地吐痰的习惯。在“非典”流行后,中国各地政府紧急制订对随地 吐痰者进行高额罚款的规定:广州规定随地吐痰重罚50元,北京规定重罚100元, 上海规定重罚200元……。中央电视台还报道了这样一件事:正值非典流行期间, 某甲乘坐公共汽车时仍毫无顾忌,随意向窗外吐了一口痰,恰巧飘落到车窗外一个 骑自行车的某乙身上。于是某乙奋力骑车追赶公共汽车,一直追到甲某下车,将他 当场擒住,并找来警察罚款。中央电视台号召大家以某乙为榜样,不要放过随地吐 痰的人。

 百年前,孙中山就批评国人“随地吐痰,随意放屁”的习惯不文明。百年过去后, 中国人的物质文明有了很大提高,可是精神文明却似乎没有多少进步,仍停留在百 年前那个水平。即使非典过去后,仍看不到中国人有改变随地吐痰习惯的征兆,中 国各处的公共场所依旧是痰迹斑斑。中国人随地吐痰并不是中国人不爱卫生,他们 并不在自己家里随地吐痰,也不在自己家里乱扔垃圾果皮,他们爱护爱惜自己的家。 可是一出门,中国人的爱家之心就立即消失了。他们似乎觉得自己家门外面就是外 国,甚至还是敌国。他们不仅对公共设施丝毫没有爱惜之心,在吐了一口痰没有被 人发现罚款时,还会有抗日民兵扒了日本鬼子的铁路没有被抓住那样的快感。

 中国人仅仅是不爱惜公共财产也就罢了,可是中国人对公共财产似乎还怀有一种“敌 意”。用随地吐痰和乱扔垃圾的方式来污染环境者,还是轻的,严重的就是鲁迅称之 为“奴才式的破坏”。鲁迅在70多年前撰文说:“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,是因为乡 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,凡事都必平安,如意,逢凶化吉,于是这个也挖, 那个也挖,挖之久久,便倒了。……雷峰塔砖的挖去,不过是极近的一条小小的例。 龙门的石佛,大半肢体不全,图书馆中的书籍,插图须谨防撕去,凡公物或无主的 东西,倘难于移动,能够完全的即很不多。”70多年后,我们在中国仍然随处可以 看到这种“奴才式的破坏”,马路上的下水道井盖被人撬走,电线杆上的电线被人割 走,图书馆中的书籍插图被人撕走,公共电话亭的电话被人弄坏……。

 以前这种“奴才式的破坏”还局限于个人行为,近年来却有集团群体化的发展趋势。 我一个亲戚在国内搞公路建设,他说每当公路修到村落附近,他们就紧张起来,因 为稍微看守不严,修路的砖石水泥等建材就会被附近的农民偷走,而且是村干部带 领农民开着汽车来偷。另一位朋友告诉我,他在国内负责修建一座工厂时,每天都 要派人站岗放哨,就像当年日本鬼子提防抗日民兵搞破坏一样,严防农民来偷窃建 筑材料。即使如此,等到工厂建好后,周围的农民也都盖起了新房,当然这些新房 都是用偷来的建材修建的。中央电视台也报道过东北农民在石油输油管上打孔窃油, 山西农民从运煤列车上盗煤等农民集体盗窃国家财物的事例。中国人破坏自己国家 公物的事例可谓举不胜举,但要想找到几条中国人爱护自己国家公物的事例,却真 是不容易。

 一个人对自己国家的公共财产毫不爱惜,甚至破坏,还有什么资格说自己爱国呢? 这里我们不妨对比一下邻国日本的爱国例子。日本公共环境的干净整洁是有目共睹 的,日本人对公共财产设施的爱护无需多言。爱国除了爱惜公共财产的“爱物”以 外,另一个层次就是“爱人”。因为国家是由“人”组成的,爱国必然联系到爱护关 心这个国家的人。1995年日本发生神户大地震,死亡人数达5000多人。地震后商 店里的货物和居民的财物撒落遍地,包括很多金银首饰等贵重财物。对于俯拾可取 的财物,日本人都是"视而不见",没有人去拾取,更没有哄抢盗窃的情况。甚至 大家在饿肚子的情况下,对撒落满街的食物饮料都没有人去动。日本之所以会出现 这样的事,是因为日本人拥有强烈的爱国心。爱国的人自然会爱自己身边的同国人, 当你所爱的人发生灾难时,你会忍心乘机窃取抢劫他的财物吗?

 在中国我们又看到另外一个景象,比如不久前的非典时期,一些药店不顾政府的禁 令,乘机哄抬药价甚至乘机抛售假药,发不义之财;一些非典疑似患者从医院逃走, 不顾可能把病传染给别人的危险性,行不义之举;在国外的中国人大致都有这样的 感受,中国老板对本国人剥削得更狠,很多人宁可找外国老板而不愿在中国老板那 里打工。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人不爱自己的同胞,不爱自己身边同一个国家的人。中 国人既不爱国家的“物”,也不爱国家的“人”,说中国人有爱国心,又从哪里谈起 呢?

 在中国人为什么缺少爱国心的问题上,大致有两种看法:一种看法是体制决定论, 认为中国人缺少爱国心是因为长期专制体制的压迫造成的;另一种看法是民族性决 定论,认为中国人缺少爱国心来自中华民族的劣根性。体制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梁 启超,他认为中国人之所以不爱国,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国家不是人民所拥有,国家 成了帝王一人的私有财产,人民在这样的国家中没有任何权利,所以人民自然不会 有爱国心;民族性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鲁迅,他认为中国人不爱国的根源在于民族 的劣根性,中华民族的情感中缺少“爱”的成分。鲁迅塑造了“阿Q”的典型形象, 阿Q是个“恨多爱少”的人,他有各种各样的恨,他既恨赵太爷那样的有钱人,也 恨小D那样的穷人,却没有一个他所爱的人(他对吴妈的求爱不过是出于害怕“断 子绝孙”生理因素的考虑)。像阿Q这样对自己身边的人一个不爱的人,又如何能指 望让他产生爱国之心呢。

 我赞成鲁迅的民族性决定论看法。中国人感情中“爱”的成分太少了一些,中国人 的“爱”仅仅局限在亲属和好友之间,缺乏对一般人的博爱和泛爱。而中国人感情 中“恨”的成分又太多了一些,复仇心理甚重。你不小心得罪了什么人,他会长时 间耿耿于怀,一旦有机会就要报复你,甚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。由于中国人“爱少 恨多”的感情特征,在中国很容易发起一场仇外的群众运动,可是却很难发起一场 真正的爱国群众运动。在中国,以仇恨为主题的运动,总能召集起大量的民众。义 和团、五四运动等中国近代史上的各次民众运动,均以“仇外”为基础。1989年的 学潮发展成为全民运动,是因为人们对当权贪官的痛恨,也还是在“恨”的旗帜下 发展起来的群众运动。

 有人可能会提出:中国申请奥运会成功,中国足球队进入世界杯,中国载人卫星上 天,很多中国人热烈庆祝,这些不都是和“恨”无关的爱国表现吗?其实细想一下, 这种欢庆的背后还是牵连到中国人的仇外情绪。中国人总疑心外国人看不起自己, 并且认为外国人看不起自己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穷,中国科技不先进,中国体育不 发达。他们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,中国人夺得奥运会冠军,中国宇航员上天, 就是为中国人雪耻了,外国人以后就不再敢小看中国人了。

 这其实是中国人以己之念,度他人之心。当然不是说外国人没有“小看”中国人, 但小看中国之处,并不是因为中国人穷或者中国落后,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太 缺少爱国心,或者说中国人缺乏起码的公德。《特区青年报》曾登过一篇文章,说一 个中国旅游者在意大利罗马的酒店里,看到墙上贴着加粗笔划的四个中国字“请勿 吐痰”,不免让他羞愧得无地自容。在外国,公众场合旁若无人地大声讲话的多半是 中国人,随手扔垃圾随地吐痰的多半是中国人,插队抢座位的也多半是中国人,这 样的人在外国遭到白眼,也是意料之中的事。网上还看到过这样的消息,美国的中 国留学生发明了一种打国际电话不付费的方法:用一根线把硬币穿起来,投到电话 机里面打完电话后,还可以取出来再打。这样缺乏基本公共道德的人,再赢得多少 个世界冠军,也无法换来人们的尊重。

 中国人缺少爱国心的另一个原因,还与中国的教育方法有关。长期以来中国一直用 儒家思想教育青少年,可是儒教学说侧重教育个人的品德,或者说重视培养人们的 私德,却不重视培养人们的公德。近代以来中国引进西方的教育体制后,对青少年 的爱国主义教育又走向另一个极端。现在我们一提爱国主义教育,似乎就是去参观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,参拜抗日烈士墓等,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其实是本末倒置了。前 面已经谈过,中国人的感情本来偏重“恨”,把恨当爱的爱国主义教育根本无助于培 养青少年对国家和人民的爱。

 笔者认为,在中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应该让老师带学生到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去 打扫卫生,让学生拣拾垃圾,擦洗痰迹,这样学生会认识到爱护公共场所卫生的重 要性,树立起爱护公共卫生的自觉性,同时也会自觉制止随地吐痰、乱扔垃圾等破 坏公共卫生的人。另外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过分强调培养学生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 的自满心理,比如强调中国的地大物博,历史悠久,四大发明,长城长江等“引人 自豪”之处,似乎中国缺少了这些引人自豪的东西,就不值得被人们爱了。爱国教 育的首要因素是培养起学生对自己周围普通人的关心和关怀。我们在家里感到温暖, 我们时刻感到家庭成员对我们的关怀。如果我们不论走到哪里,都能感到周围的人 对我们的关心和关怀的话,我们自然就会爱自己家人一样爱上这片土地上的人。

 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有一个问题,就是把“爱国”拔高成为大人物的高尚品德。 我们歌颂孙中山爱国、鲁迅爱国、抗日烈士爱国,难道除了孙中山、鲁迅、抗日烈 士以外的普通人就不爱国吗?本来爱国是国民应该做到的基本义务,不过是很平凡 的事情,并非只有伟人才具有的高尚品德,因此没有必要特别赞扬伟人的“爱国” 情结。

 另外中国还不时把“爱国”描绘成普通人难以做到的“报效祖国”义举,报章经常 赞扬某人向国家捐巨款建学校,某人放弃国外的高薪毅然回国等“爱国行为”。这是 否意味着没有条件向国家捐巨款的,或者是没有放弃高薪留在国外的人就是不爱 国?当然捐款、回国等事是应该赞扬的,但不要什么事情都往“爱国”上扯,什么 好事也戴上一个“爱国”的头衔。这样把“爱国”进行拔高的宣传,不免会让一般 老百姓产生错觉:“爱国”是大人物、或者是有身份之人的事情,和我们这些小百姓 无关。

 中国人的“把恨当爱”、把仇外当作爱国的思维方式,对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 很大的障碍。我们应该改变一下思维方式:骂外国的人不一定爱国,赞外国的人也 不一定卖国。目前在中国,爱国主义教育最应该做的不是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, 而是培养起人人爱护国家公物的公德,培养起人人对自己周围莫不相识之人的爱心, 把中华民族改造成为一个有公德和爱心的民族。

2003年11月25日写于日本